贡缎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贡缎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座人去年农民工增量减少近300万珠三角掀起机

发布时间:2021-10-20 19:48:03 阅读: 来源:贡缎厂家

去年农民工增量减少近300万 珠三角掀起机器换人潮

(原标题:谁来干活?去年农民工增量减少近300万, 今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11.7%)

本报 杜弘禹 广州、东莞报道

导读

2018年我国增量比上年减少了297万人,农民工进城和跨省流动也在减弱。作为劳动力的替代,2018年竟然转为负增长,这样下去谁来干活?

近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我国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以解决劳动力问题。

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混凝土压力实验机液压系统采取风冷装置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

这一增量比上年减少了297万人,增速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自2015年以来的首度回落,0.6%的增速更是近10年来首次跌破1%。

在机器换人潮之下,作为替代,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应该会保持较高增速,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走出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并迅速转为负增长。这一趋势甚至延续至2019年,一季度产量累计同比为-11.70%。

农民工增长出现颓势,工业机器人负增长,谁来干活?

农民工增速10年首次跌破1%

不仅农民工总量增长少了,农民工进城和跨省流动也在减弱。

《报告》显示, 2018年的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为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下降1.5%。

外出农民工中,到省外农民工为7594万人,比上年减少81万人,下降1.1%;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672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万人,增长1.7%。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已达56%,占比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农民工总量增长不上来,流动性也在减弱,从输入地来看,一些地区的农民工就业人数正在减少。

2018年在东部就业的农民工为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占农民工总量54.8%。其中,在京津冀就业农民工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

不过,在长三角就业的农民工5452万人,仍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

而在东北就业的农民工905万人,比上年减少9万人,下降1.0%,占农民工总量3.1%。

2018年在中西部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中部增加139万人,增长2.4%,占农民工总量21.0%;西部增加239万人,增长4.2%,占农民工总量20.8%。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速,难再支撑农民工群体明显扩大。在近年城镇化快速推进之下,许多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逐渐稳定,不愿流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趋势,尤其从农民工获得更优质城市公共服务的角度看。而且数据表明,我国农民工增量下降已过高峰期,整体将趋于稳定。”胡刚说。

珠三角掀起机器换人潮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成为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数量减少的“主力”。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重镇,珠三角一直是许多农民工务工首选之地。目前,广东约有2500万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中农民工占七成以上,超过九成产业工人集中在第二产业,大量集中在珠三角制造业。

近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珠三角劳动力逐渐减少,企业深受“招工难”困扰,随之而来的人工成本攀升迫使部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淘汰,也有部分产业加速向自动化转型升级,由此逐步减弱了整体的用人需求。

轰轰烈烈的“机器换人”行动,便是变革的产物。2014年,“世界工厂”东莞开始大力推动“机器换人”,以抵消劳动力减少的影响,年共帮助企业节约用工达20万。

广东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珠三角且不可由于错看而得出毛病的判断迅速成为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这与其农民工数量的减少几乎同步。2016年,广东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数以万计的企业参与其中。

胡刚认为,珠三角制造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降低农民工需求。此外,部分未能转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则陆续往中西部转移,就业岗位也直接牵动农民工就业转移。

今年4月,21世纪经济报道在珠三角某全国知名的服装企业生产车间看到,一套自动化传输系统正在改变生产。尽管车间里仍有许多工人,但生产已实现服装部件自动传输和智能派件,机器将生产流程有效串联起来,人围着机器转。

“这套系统虽然只是直接替代两三名工人,但整体效率提升了20%。换句话说,我们能在不增加人手的基础上,扩大生产效能。”该企业负责人说,改造将在多个生产基地推开。

东莞森玛仕格里菲电路有限公司也有类似场景,一个全自动生产单元高速运转,与周边人工生产对比鲜明,效率可达数倍。该企业的厂长杨志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2011年开始,工人越来越难招,倒逼该企业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机器换人”。

机器人产量增速为何下滑

过去几年,“机器换人”立竿见影的力值精度也能够到达0.5%左右效果,促使诸多企业投入改造升级。

201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之后,至今保持这一地位。同时,在强大的“供需法则”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2016年增长34.3%,2017年增长68.1%,呈现逐年递增、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这一趋势在2018年迎来转折。2018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9.6%,上半年降为23.9%,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9.3%,全年收于4.6%,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

逐月来看,拐点出现在9月份,当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突然降为-16.4%,随后每月均为负增长。并且,这一下行趋势延续至2019年,今年一季度为-11.7%。

如果农民工数量和作为劳动力替代品的工业机器人都在减少,谁来干活?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最终均指向一个现实,即需求端发生了变化。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跌落,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关系。

“过去几年,确实随着劳动力减少,大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刺激工业机器人产能激增,但这是建立在需求端企业日子过得还行的前提下,离开这个前提,逻辑就不成立。”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开始不少制造企业出现订单减少或资金紧张等情况,对“机器换人”也转为保守或持观望态度。

陈永刚在调研中发现,即便有的企业经营尚可,但考虑到经济形势不明朗,也不敢轻易加大工业机器人应用投资。

“其实,不仅是工业机器人,去年以来,只要是新增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很多企业都会犹豫再三,按兵不动。”陈永刚说。

更贴近市场的销售数据也有直观反映。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60%,创下新高,然而2018年仅增长14.97%。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多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2018年报也发现,营收增速下降几乎是普遍情况,比如埃斯顿2018年营收增长35.72%,上年为58.69%;拓斯达2018年营收增长56.73%,上年为76.51%;华中数控更从2017年的21.21%降为2018年的-16.81%。

2018年底,一位东莞机器人供应商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该企业一家大客户取消了当年初制定的自动化改造计划,“一个大单没了”。

今年开年,陈永刚接连走访了几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不少老板私下表示,今年目标就是与2018年持平,守住不下跌底线,不敢奢望能增长多少。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王晓武_nf

人造板试验机
65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
65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
65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